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百舸江南(第1期)

发布时间:2024-11-07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学技术研究院  点击数:

01 具备吲哚-3-乳酸生成能力的双歧杆菌展现精神调节潜力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卫院士团队揭示了双歧杆菌通过生成一种特殊代谢物——吲哚-3-乳酸(ILA),展现出显著的情绪改善作用;基于分子手段阐明了调控双歧杆菌ILA合成的关键基因(aldh)及其种间分布差异,并验证了该遗传特征在定向筛选“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中的指示作用。这些发现为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互作机制提供了新证据,也为“精神益生菌”的高效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4)00545-7

吲哚-3-乳酸(ILA)与CCFM1025介导的抗抑郁作用有关

02 破解细胞培养肉在成本控制和品质提升方面瓶颈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陈坚院士团队以动物干细胞发育机理为理论指导,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这一前沿技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而非传统动物养殖进行肉制品生产,从而降低细胞培养肉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为细胞培养肉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4-00258-2

使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的原料进行细胞培养肉生产

03 米酿白酒特征风味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通过AEDA-GC-O-MS比较分析典型油脂香气样本和非典型样本中的香气活性物质,并使用正相硅胶色谱柱进一步简化分离后,简化分离得到具有典型油脂香气的一段并在此段发现了9种可能对油脂香气具有贡献的化合物。实验证明了己醛、反-2-庚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γ-壬内酯是构成油脂香气的重要化合物。其中,反-2-庚烯醛和反,反-2,4-壬二烯醛首次发现在白酒中表现出重要香气贡献。研究丰富了我国白酒风味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酒精饮料特征风味解析提供参考借鉴。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4c06256

04 用于创伤愈合的定向控释强韧载药水凝胶纤维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蒋高明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强韧的SA/PAAS水凝胶纤维敷料,其具有定向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可促进伤口愈合。模仿竹子的空腔结构,将药物溶液封装在纤维内,药物释放的速度可以通过控制纤维壁厚来调节。水凝胶纤维通过氢键和钙离子交联形成交叉网络结构,使得拉伸强度提高38%。通过在编织过程中精确控制送纱过程,可以将载药纤维固定在特定位置,靶向递送到皮肤伤口部位。载药水凝胶织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同时满足敷料所需的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显示了SA/PAAS载药水凝胶织物在皮肤创伤治疗方面的潜力。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4861724009871

SA/PAAS载药水凝胶织物的创面修复过程示意图

05 面向绿色合成氨技术的高效催化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杜明亮教授团队从理论指导研究出发分别设计了高熵合金和核壳结构两种催化剂来分别提升NRR和NO3RR的电催化氮还原反应产物选择性和产率。针对硝酸根还原反应(NO3RR),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表面熵减”方法来诱导与合金基底相容性较差的成分的溶出,实现了对原子排列的精确操控,从而扩展了已知HEA催化剂的可调控范围及其潜在的应用场景。针对NRR反应,通过设计具有高电子传递速率的Pd核和具有可调电子态的Pd16B3金属间化合物原子壳的核壳纳米催化剂来解决上述问题。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427-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400849

表面熵减策略设计高熵合金

06 在二氧化碳微生物电还原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刘和教授团队采用酚醛树脂交联和碳酸钙模板改性技术,将富含氮、氧元素的废弃蓝藻生物质升级为具备发达孔隙结构和优异电催化性能的三维多孔电极材料。这一新型三维多孔蓝藻电极(PAE)具备改良的氮掺杂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平均孔径约为70微米的大孔结构,显著提升了电极的微生物负载能力和电催化活性,为二氧化碳向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转化和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与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4077404

三维多孔蓝藻电极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07 设计ASSMD策略并应用于祖先序列挖掘与工程化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史劲松教授课题组在极端嗜热祖先腈水解酶的挖掘与机制解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功通过祖先序列挖掘优化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极端腈水解酶,其在沸水条件下的催化活性为腈水解酶在极端条件的生物催化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相关技术体系的拓展可能催生出一批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新型生物催化剂及组合,有望改变传统化学工业格局。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4c03851

祖先序列挖掘与工程化流程示意图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3616

服务邮箱:jdkyy@jiangnan.edu.cn

科研账户信息

开户名称:江南大学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无锡江南大学支行

银行账号:1103030709100000136

社会统一代码:1210000071780177X1